所以編導作為藝考的專業性其實很低,也難怪教育部一直呼吁各個學校取消編導校考,改為“統考過線文化排名”,甚至直接改為普通類專業(關于這一點,可以看我們的往期文章:教育部這個文件打碎了大多數傳媒藝考生的美夢)。
那么,編導藝考到底考的是什么樣的藝術技藝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如果你稍微了解過編導藝考,就知道其考試項目主要分為以下幾項:
文藝常識:廣泛存在于各省統考(聯考)以及從名校到民辦院校的校考之中,分為知識點記憶和分析論述兩類,是藝考過關的基本門檻,文常沒有搞定的人幾乎無法通過藝考(我們專門為統考文常制作了線上課,又為名校校考文常開設了七天線下班,用七天封閉集訓集中搞定文常考試,點擊對應鏈接查看詳情)。
故事寫作:廣泛存在于各省統考(聯考)以及從名校到民辦院校的校考之中,分為故事寫作和編講故事兩類,統考(聯考)的故事寫作通常為800字左右,校考的故事寫作通常為2000字左右,編講故事的時常通常為3~5分鐘。但是不同考試的評分標準十分不統一,有些考試在意的是人物情感、有些考試在意的是情節設計、有些考試在意的是文筆、有些考試在意的是字好看
影評:分為電視紀錄片分析、電影分析、故事短片分析,以電視紀錄片分析為最多,主要為統考(聯考)科目。這門考試整體上比較套路,很多情況下能成文就成功了(我們已經制作了電視片分析網課,電影分析網課近期將錄制完成)。
分鏡頭:主要為統考(聯考)科目,屬于編導藝考中專業性的項目,需要專門學習一套答題技巧,不過難度并不高,正常人都是上幾節課、做幾次練習就會了(我們專門制作了分鏡頭寫作技巧的網課,點擊鏈接了解詳情)。
即興評述:屬于面試的一種,現場給你一個話題讓你馬上論述,廣泛存在于校考之中,具體的內容視專業不同而不同,有些是基礎性的文藝常識論述和社會話題分析,也有一些是本專業相關的問題,比如制片類考試中就是出文化傳媒市場類的論述,需要專門進行相關知識背景的學習(我們制作了即興評述和論述題答題技巧網課,而我們的制片網課詳細講解了電影市場的相關知識,點擊對應鏈接了解詳情)。
面試:主要為名校的戲文、導演、攝制等創作類專業的考試項目,在幾分鐘的時間內和你進行自由對談,了解你的個人情況(我們設有一對一面試輔導服務,點擊鏈接了解詳情)。
小品:分為單人小品(主要為線上考試)和多人小品(線下考試),為名校的導演類考試的必有項目,主要考察的是故事創作能力和現場組織能力,表演能力不重要(我們的線下面試集訓中包含了小品表演練習,考試期間,也會根據不同學校的考試內容推出有針對性的一對一單人小品指導服務)。
才藝展示:有些校考專業會考,但基本都是走形式,你有個東西展示就可以,主要看你對待這個事的態度是不是認真,而不是專業水平。
另外,有一些專業會根據自己的專業特征,要求一些特定的專業技能,比如攝影類專業考繪畫、錄音專業考音樂等。
看起來,編導專業考的科目是挺多的,但其實如果你深入學習以后,會發現這些東西其實都不難,大多數科目的要求都是“你能完整答出來個東西就行”,這比起學繪畫、音樂、舞蹈的學生用十幾年的時間精益求精磨練技藝有天壤之別。你能想象你學一段宅舞就能考上北京舞蹈學院舞蹈專業嗎?但這在編導專業里就是可能的。
因為,其實上面那些考試內容都只是表象,只是老師考察學生的工具,而不是考察學生的目的。
也就是說,你以為老師考的是你故事寫的好不好,但其實大多數考上的人寫的故事并沒有多好。
每年我們復盤考上的考生在考場上回答的內容,會發現真正答得好的人并不多。而當沒有考上的同學來問我那個考上的同學是怎么答的時候,我大部分時候也只能在心里默默感嘆,其實他答得并不比你好,但你永遠不會懂這是為什么。
也就是說,每年99%的藝考生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感情苦練應對上面那些考試的答題能力,但其實藝考考的不是那些!
聽起來像不像一個騙局?
其實,上面列的那些考試項目都只是幌子,編導藝考考的是另外一些東西。
這些東西,才是老師通過上面那些考試項目真正想看的,你的回答中體現出了這些東西,答得再爛都能過,體現不出來,答得再好也過不了。
下面我們來一一列舉一下:
自我剖析能力
自我剖析能力指的是,時常分析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為的內在原因。
我們小時候學過“君子日參省乎己”,但是這句話是說要反思自己的言行是不是符合道德規范,而我所說的自我剖析則是指自己找個角落躲起來用最真誠的態度思考自己真實的想法,思考自己為什么會因為這件事發怒,又為什么會因為那件事歡喜。
你對女朋友(男朋友)的感情到底是愛還是占有欲?你爸媽對你而言到底是親人還是提款機?這種反思是不需要道德審判的,無論你是把女朋友看成是你的所有物,或者就是把爸媽當成提款機,都無所謂,反正你也不用告訴別人。
只有一直保持這樣的習慣,才有可能逐漸發現人性的復雜性,繼而對生活有真正屬于你自己的認識,也才能真正讓你的創作有話可說。因此我一直覺得,自我剖析能力是從事藝術創作的根本前提。
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是和自我剖析能力緊密相連的。當你具備了分析自己的能力后,你就能用你積累的經驗去推己及人,思考別人的想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換位思考”。
一切人做一切事都是有原因的,而這個原因很多時候都是不講理性的。人的特點就是不講理性,否則他就是機器人了。一個有共情能力的人會主動從感情上和別人換位思考,站在他的感情立場上去理解他做的所有事情的合理性,而不是站在所謂理性或者道德的立場上去“客觀評價”他。
如果你發現你對自己男朋友的所謂的愛其實只是占有欲時,你就可以思考一下你媽媽對你的做法,有多少是愛?有多少是占有欲?又有多少是怕你以后不管她的恐懼?
有些同跟我說,他的藝考老師好厲害,我剛說了個開頭,他就知道我在想什么,這其實就是因為他具備這個共情能力,并且已經見過了很多和你情況差不多的學生,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反過來說,同學們普遍覺得自己和自己高中的老師同學,以及爸媽怎么講也講不通,也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這種共情能力,或者懶得和你共情。
還有些同學說他的藝考老師很討厭,動不動就站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分析我,以為自己完全懂得我在想什么,這其實也是共情能力帶來的一種自負心理。這也是挺嚇人的,發展到極端就是那個北大學生殺母案,他覺得自己的母親在父親去世后很痛苦,每天生不如死,但又不敢死,就自己動手幫她死。這其實就是自我剖析沒做好,他自己對自己的剖析是極端變態的,然后就用這種極端變態的觀念去推己及人了。
通過長時間的共情習慣的養成,你就慢慢可以建立起一種對人的理解,而這個理解,其實就是你要用作品去表達的東西。
表達能力
當你有了想法以后,就涉及到怎么把想法表達出來的問題了。
表達分為口頭和筆頭。
藝考中的口頭表達就是面試,怎樣在短短幾分鐘的時間里,把自己經過長時間與世界的共情過程中積累下的精華簡潔準確的表達給老師,就是藝考面試的核心。而在腦子里有東西的前提下,能有感情有邏輯的大膽表達出來,也是通過面試的關鍵能力,因此經常在學校參加演講辯論模聯等活動的同學總是在面試中擁有巨大優勢。
藝考中的筆頭表達就是寫作考試中的文筆,在你的故事中是不是能準確的把你對人物的情感的認識表現出來,是不是能把故事發生的情境清楚的描繪出來,這些就是藝考寫作的核心。明白了這個,你才能明白你為了寫故事去找所謂多少個故事套路是一件多么沒有意義的事情,因為考的根本不是那個。而且,當你有了對人的感情的充分認識,你才能真正懂得一部電影或者一本小說在講什么,你才能寫出一篇好的影評。
而這些,都是要在藝考老師的指導下長時間總結和練習的,所以當有學生問我寫作有什么書可以學習時,我都是說,這種東西看書沒用,必須在老師指導下反復練習才有用。而你面試要說的話,也是要在一個充分了解你的專業老師手把手幫助之下才能準備出來。
關心社會
一個喜歡藝術的人一定是十分關心社會的。因為藝術是關于人的。一個熱衷于思考人的人,一定會對這個世界上每天發生的事情充滿了好奇心,因為他要不斷接收新的原料來擴充自己對人這種動物的認識。
這在藝考中,就是在你的即興評述考試中表現出來的,總有同學問怎么提高即興評述的能力,其實無非就是多看從前發生的新聞和對這個新聞的評論,太陽底下無新鮮事,你看多了,自然就會了。
對專業的熱愛與天賦
我在文章開頭說了,其實編導藝考并沒有對你的專業能力有太高的要求,但是老師們需要看到一件事,就是你是真的喜歡這件事。
比如你既然考電影的專業,自然就應該看過很多電影,否則如何證明你喜歡電影?看過很多電影的人,和沒看過很多電影的人之間的差別,其實一句話就能看出來。比如問一句你喜歡什么電影?如果你的回答是“我喜歡的電影很雜,除了恐怖片什么都看”,那就說明你沒看過多少電影,因為你對電影的審美標準還停留在“這個電影挺好看的”,而真的看過很多電影的人,早就超越了這個層次,他追求的是在一堆好看的電影中,尋找更符合他口味的那類。就像你找對象時,還停留在是個大長腿美女就行的層面,而別人已經在考慮這個美女夠不夠聰明,有沒有才華,性格是不是好的層面了。
當你看了足夠多的電影以后,再看一部新電影時,就會自然把它跟其他相似的拍的比較好的電影進行比較,然后就能得出一些更有想法和深度的觀點,影評其實就是這么回事而已。
關于看多少電影算多,以及看哪些電影的問題,可以閱讀這篇文章:藝考需要看多少電影?看哪些電影?附備考影單分享
在你看的東西足夠多以后,你就可以抄了。在我漫長的藝考培訓生涯中,看過的幾乎所有的好的故事,都不是因為它多么驚世駭俗,全都是因為它像某些經典的電影或者小說,也就是說它的套路比別人用的好。你拿故事會的套路來寫故事,而人家用經典電影的套路來寫故事,你怎么可能比人家寫得好?而如果人家在這個套路中又注入了他長期和別人共情得到的生活感悟,那就徹底無敵了。其實的藝考故事也就是這樣。
抄別人的套路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看法,這就是編導藝考的天賦,想要原創的牛逼的作品?不存在的。
出眾的綜合素質
沒有老師不喜歡優秀的學生,如果一個學生有出眾的綜合素質,是素質教育的樣板,他在藝考中肯定順風順水。
如果你在面試的自我介紹以及報名時填的個人信息表中體現出以下信息:文化課成績好、外語好、有藝術特長、掌握酷炫的技能、手握(微博、知乎、B站、抖音、快手等)各種網絡大號、經常參與過各種校內校外活動,以及出身全國知名的高中,還有政商學界以及傳媒業高層家庭的子弟,就會在你的藝考中增加巨大的Buff。
關于這一點,你還可以看看這篇文章:一個逢考必過的完美藝考生長什么樣?
陽光心態與成熟心理
前面說了很多聽起來很玄的東西,其實編導藝考還有很多很接地氣的標準。
幾乎所有的招生老師,都喜歡陽光的孩子。不要以為深沉悲觀是一種藝術個性,老師看到這種只會擔心把他招進來,他會不會有一天去跳樓。而現實是,在我接觸的藝考生中,有抑郁癥或者抑郁傾向的學生至少超過三分之一,想讓他們在面試時和從前完全沒見過面的老師敞開心扉侃侃而談是非常困難的,再加上很多同學沒有見過面試這么大陣仗,嚇得不敢說話,這就使得少數性格陽光外向又健談的考生顯得更加優秀了。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同學,其實沒什么專業能力,但就是有一個陽光開朗又健談的性格,就拿到了多張名校合格證。有時候,你和名校之間的距離,只差一個好態度。
另外,一個經常反思自己和別人的人,能夠說出一些對生活更成熟的看法,繼而會顯得比別人更加成熟(其實不是),而反觀大部分不成熟的考生,能夠很明顯的看出來他們活在很多對生活不切實際的幻想里,在一群幼稚小朋友之中,這個顯得更加成熟的人,也就更容易通過。
面試中還經常出現一種情況,就是老師會故意問一些刁鉆的問題,或者對你做出十分不屑的樣子,這其實很多時候也是在考驗你具不具備面對困境沉著應對的成熟心態。
好看的外表
不要裝了,誰不喜歡好看的人呢?你看看你身邊那些特別好看的同學,最后誰手上還沒有個證呢?關于這一點我從前專門寫過一篇長文,這里就不多說了:編導藝考看臉嗎?
圖片
前兩天看到一句話:你的工資高低不取決于你多努力,而取決于你對于你位置的不可替代性。
這是一個稍微想一想都能明白的道理。對于藝考也是這樣的,你對于老師的吸引力大小,不取決于你多熱愛這個專業,也不取決于你多努力,也不取決于你多堅持,因為擁有這些的人太多了。
而是取決于,你自己身上具備的特質,是不是藝考生中稀少的,越稀少,你就越不可替代,你考上的概率就越大。
這就讓我不得不再次提起一句廣泛傳播的藝考箴言:老師喜歡“一張白紙”的學生。
這句話讓有一部分考生產生了一個擔憂,他們把“一張白紙”理解成了老師喜歡單純、天真、不懂什么專業但是有一顆赤誠之心的學生,他們擔心參加培訓會把他們的這個天真抹殺了。
想想這件事,還真挺可笑:我國的編導藝考培訓行業已經發展了快20年了,今天考上名校的學生中99%都是經過編導培訓的。但是直到今天,學校的老師依然不能面對這個現實,在面試時,非要問一句:“你參加過培訓嗎?”而作為考生,也必須違心的回答一句:“沒有”,因為如果你說有,你就大概率會被刷掉了。雙方都像過家家一樣維系著這個尷尬的謊言。
因為老師就是不希望你參加過培訓,他們就是想要你“一張白紙”。因為在你沒有經過培訓修飾的情況下,他們可以更容易在你身上辨別出那些重要特質,這樣他們更省事。
那些暫時不具備的考生該何去何從呢?關這些老師什么事?他們只會想:“這說明你不適合這一行,早點搞清楚了更好,別抱著無謂的幻想了,該去哪去哪吧。”
可見“老師喜歡一張白紙的學生”這句話多么殘酷,你能不能考上,早在你考試開始之前就決定了。明白了這件事,你還敢聽這句話?你還不趕快“修飾”一下自己,在自己這張紙上多涂點東西,免得讓他們一下子就發現你不是他們想要的人。
今天說了很多看起來比較虛的東西,但其實上面提到的那些特質,才是你作為藝考生的價值,也就是你考上名校編導專業的根本原因,而這些特質,絕對是可以在培訓中提高的。
你只有理解了這些,才算是真正入門,你才能在備考中知道真正要去提高什么,別再傻乎乎的只想著怎么背文常寫故事想分鏡頭了,那些根本不是關鍵,你把全部精力放在那上面就是舍本逐末。可惜,幾乎所有的藝考生把他們整個的備考時間全都花在那上面了,一年又一年前赴后繼重復悲劇。
但反過來說,這些更本質的特質,又是必須通過針對考試的練習才能灌輸到你身上,而這些也是我們在我們的培訓中著力強調的,比如在我們的故事輔導中,很少會細摳每一句話怎么寫,或者糾結應該在哪里搞一個劇情反轉,我們最在意你的故事中體現出了你對人和人的感情是怎樣的理解和態度。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對癥下藥,切實提高你考上名校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