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許多大學均有數百年的歷史。德國近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驅者威廉·馮·洪堡(1767–1835)提出的“研究與教學相統一”的思想至今仍被推崇為大學治學的指導原則。綜合大學主要是培養科學后備力量,強調專業理論知識的系統化,其畢業生通常都有較強的獨立工作和科學研究能力。伴隨現代工業經濟的飛速發展,需要培養大量具有解決生產中實際問題能力的專門人才。因此,近幾十年應用科學大學應運而生,其教學密切聯系實際,畢業生除掌握必要的專業理論知識外,還具備很強的實踐能力,因此非常受企業界的歡迎。藝術院校提倡發展個性和創作自由,限度地培養和發揮個人的創造性。德國高校享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權”,可自行決定聘任教授和招收學生。
德國大學實行“學術自由”。在課程設置上除少數必修課外,學生完全可以根據專業要求和自己的興趣安排學習計劃和選修課程。“保姆式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入學后往往感到茫然,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不能適應這種情況。因此,想到德國去讀大學并學有所成,除基本的經濟條件外一定要有優良的學習成績,較強的獨立生活和工作能力,高度的學習自覺性;當然,扎實的德語知識和熟練的運用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
德國的高等院校根據其任務性質可分為三種類型:
?綜合大學(Universit?t,Uni):這是一種學科較多、專業齊全、特別強調系統理論知識、教學科研并重的高等院校。此類大學設有以下學科:
工科(Ingenieurwissenschaft)
理科(Naturwissenschaft)
文科(Geisteswissenschaft)
法學(Rechtswissenschaft)
經濟學(Wirtschaftswissenschaft)
社會學(Sozialwissenschaft)
神學(Theologie)
醫學(Medizin)
農學(Agrarwissenschaft)
林學(Forstwissenschaft)
除了綜合類大學還有理工大學(Technische Universit?t,TU)師范大學(P?dagogische Universit?ten/Hochschulen,PU/PH)以及體育大學、行政管理和國防大學等。
?應用科學大學(Fachhochschule(FH),Universityof Applied Sciences):此類大學大部分建校時間較短,規模不大,一般只設有幾個專業,但其特色極為突出。分別設有工程、技術、農林、經濟、金融、工商管理、設計、護理等專業,原則上不設一般意義上的文科類專業。其課程設置和內容除必要的基礎理論外,多偏重于應用,專業分類較細,教學安排緊湊,要求較多實習。
?藝術學院(Kunsthochschule,Kunstakademie)和音樂學院(Musikhochschule):其中包括戲劇學院(Theaterhochschule)和電影學院(Filmhochschule)等。此類大學相對來說數量不多,規模不大,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實行小班或個別教學,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和藝術才能。
德國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的區別
德國大部分高校是由國家資助,還有幾所由基督或天主資助的高校。除此之外,目前還有國家承認學歷的近120所私立大學,其中大部分是應用科學大學。但是,目前德國絕大部分的學生選擇了在公立高校注冊學習,只有約百分之七的學生選擇了進入私立大學學習。其原因主要在于部分私立學校需要學生繳納高昂的學費,但兩類高校的教學質量并無差異。
德國音樂學院概況
德國的公立藝術類高校開設的專業有造型藝術、建筑、導演、表演、藝術設計等專業。在德國,藝術院校有和綜合大學同等的地位,在藝術科學領域內有授予博士的權利。高校框架規定中造型藝術領域內的藝術院校應通過教學和科研來推動藝術和科學的繼續發展,尤其是促進實現藝術發展設想。錄取條件需要申請人通過“天賦測試”證明其有特別的藝術天賦。如果確有過人的藝術造詣,無高中畢業等資格也可以破格入學。
?德國公立的音樂學院提供所有音樂相關領域的學科,例如表演藝術類的聲樂、器樂、作曲、指揮,或是音樂教育、音樂學,教堂音樂、音效錄制、媒體傳播等學科。除此之外,有些音樂學院也提供爵士、音樂劇編導、舞臺舞蹈等訓練
課程。德國的音樂學院有些為獨立的學院,有些與藝術學院結合在一起,除了提供訓練音樂家的課程之外,也提供培養繪畫、雕塑等藝術家的藝術學科。另外還有一種形式的音樂學院(例如Mainz,Münster,Greifswald),是附屬在大學里的音樂學院,學術理論與音樂訓練的課程相結合。德國音樂學院在全世界享有很高的美譽,因此也是許多外籍學生夢寐以求能就讀的學府。但學校能接受的學生人數有一定的限制。外籍學生入學申請的條件與德國學生是一樣的。
德國大學文憑設置
學士(Bachelor)和碩士(Master)
學士(Bachelor)學位是在英語國家常見的、體現初級從業的大學畢業學位。隨著博洛尼亞進程的發展,這種學位也被引入德國高校。學生攻讀學士(Bachelor)學位,根據不同的學習條例,必須在大學學習期間積累180至240個ECTS學分。按照學士(Bachelor)的學業規劃,如果學生每周安排40個學時而每年學習45周,就能夠在標準學習年限之內完成大學學業。學生獲得學士(Bachelor)學位以后,如果希望繼續深造,可以讀碩士(Master)學位?既可以在結束學士(Bachelor)學業之后立即開始,也以先工作幾年。選定的碩士(Master)學位課程應與學士(Bachelor)專業有密切關系。德國高校的網站上一般會給出相關信息,指明哪些本科專業方向可以申請與之銜接的碩士課程。攻讀碩士(Master)學位必須積累60至120個學分。學生應該通過碩士論文(Masterarbeit)來證明,自己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地進行學術研究。
國家考試(Staatsexamen)
學習醫學、法律、藥學、獸醫、牙醫、食品化學或者教師職業的學生通常以參加國家考試來結束大學學業。國家考試(Staatsexamen)是面對國家考試委員會(staatlicher Prüfungsausschuss)舉行的考試。由于這類專業的畢業生常常會擔任國家公職,因此學業和考試的內容要由相關法規加以規定。第1次國家考試通常是理論考試、類似于大學里的大學結業考試(akademisch Examina)。大學學習結束之后是一個有職業針對性的、實用的培訓階段,該階段結束后舉行第二次國家考試。外國留學生也可以參加國家考試。不過您必須認真核實,參加這樣的考試是否意味著您將來可以在自己的祖國從事您中意的職業。
博士(Doktor)
博士學位(Doktortitel)是最高級別的大學學位。它證明,學位持有者已經具備了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博士學位的授予(Promotion)是進入科學研究職業領域的敲門磚,而在一系列專業領域里,它同時也對開展科學研究以外的事業非常有利。攻讀博士學位需要撰寫一部擁有學術新內涵的科研著作(博士論文Dissertation),以及參加博士學位口試(Rigorosum)或者參加論文答辯(Disputation)。在德國,獲得博士學位后您可以將博士頭銜登入您的身份證明,與您的姓名列在一起。不同的專業攻讀博士學位需要的時間也不同,大約是2至5年。攻讀博士學位的申請者必須事先以優異的成績完成碩士學業。學士(Bachelor)學位獲得者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獲準攻讀博士學位,前提是要通過特殊的程序證明本人的專業能力。
德國大學學分制要求
Bachelor和Master學位課程的成績依據歐洲學分折算、轉換和累加系統(ECTS)來評定。ECTS根據完成學業所必需的時間折算出學生的總負荷?其中包括預習和復習各類課程、獲取各類成績證明和準備考試所產生的工作量。取得的成績轉換為分數,歸入畢業總分之中。一個績點(Leistungspunkt)?也稱為學分績點(Credit Point)或ECTS績點(ECTSPunkt)?相當于30個學時。按照學位課程的規劃,一般學生每學期必須積累30個學分,才可以在標準學習年限之內完成大學學業。
德國大學學習期間有哪些考試
要成功修完課程您要按時上課還需要參加該門課的考試。考試的類型各有不同,其中包括:
請注意在完成書面論文的過程中絕對要避免抄襲,在許可范圍內引用他人的文章必須標明出處,德國各個州的高校對這方面有非常嚴格的規定,情節嚴重者可能被開除學籍。
關于中德兩國的學歷認證問題
中德兩國簽定了關于雙方學歷互認的協議。協議規定:在所有德國官方承認的大學獲得的Bachelor(學士)和Master(碩士),中國教育部承認其為Bachelor(學士)和Master(碩士)。《評估外國高等院校相應學歷的建議》規定,凡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正式批準、并列入德方名單的正規高等院校大學本科或三年制大專的學歷均被承認。高職學歷、非正規大學、兩年制大專或非正規高等教育的學歷通常不被承認。近幾年中國有些大學進行了調整和合并,學校名稱發生了變化,在申請德國大學時此類學生應由現在的學校出具證明,加蓋公章,然后進行公證即可。
德國大學的排名與德國的“精英大學”
德國大學沒有官方排名,也沒有重點大學與普通大學之分,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的特點,在專業設置上都有自己的強項。自2005年以來,德國一直在高等教育領域實施多項“精英計劃”。為研究領域較出色的大學提供更多支持。通過鑒定學術后備人才和精英集群與德國大學老師及科學工作者對于不同專業領域課題的合作情況,來判斷出博士生院的教育質量。陪審團無一例外地由德國以外的研究人員和科學家組成,以確保該項目的客觀公正性。
關于德國的留學費用預算
在德國,大部分學生上的是公立學校。公立學校通常不向攻讀第1個學士課程(Erststudium)以及碩士課程的學生收取學費,學生可以享受到質優價廉的大學學習。一般來講,外國留學生也可以在德國享受與本土學生一樣的優惠,在大部分公立高校就讀無需繳納學費。唯一的例外是巴登-符騰堡州,自2017/18年冬季學期開始,來自非歐盟國家的國際學生需要繳納每個學期1500歐元的學費。長期生活在德國的外國學生可以免除學費,在德國獲得高校入學資格的學生無需繳納學費,因校際合作在巴登-符騰堡州高校進行短期交流的學生也無需繳納學費。
個別聯邦州對攻讀第二個學位(Zweitstudium)或者學習時間超長(Langzeitstudium)的學生收取學費。某些特定的碩士課程也可能是收費的,有的學費超過10000歐元/學期。另外,一部分德國私立高校也收取相對高的學費。在德國,學費的高低不能說明教學質量。即便是免收學費的專業也具有十分良好的品質。
雖然大多數德國公立大學不收取學費,但是學生需要按學期向學校繳納一定的金額,也就是“學雜費”,用以保障校園管理、食堂運營、運動設施以及學生宿舍的支出。此外,有些德國大學的學雜費中還包含了學期票(Semesterticket)的費用。學生可憑借學期票在一定區域內免費乘坐短途公共交通,節省生活花費。每所大學的學雜費不盡相同,一般來講每個學期為150到350歐元之間。關于學雜費的更多信息可以在德國大學外事處獲得。
關于德國的生活費
德國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用大約是920歐元。其中包括房租(學生宿舍)、伙食費、醫療保險費(85歐元左右)、福利費、注冊費、學期優惠乘車票(Semesterticket)、書籍、文具、生活用品以及零用等。
關于留學生在德國是否可以合法打工
在大學正式注冊的學生可以利用寒暑假時間打工,掙得一些收入作為生活費用的補充。按有關規定,學生每年打工時間不得超過4個月即120個全天或240個半天。但初到德國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安排學習和生活,有的學生還須在短期內通過語言考試,這時打工會顧此失彼,對學習非常不利,是不可取的。
由于種種原因,現在許多城市往往在假期不能及時或根本不能找到工作,故不可將打工收入作為維持正常學習和生活的唯一經濟來源。另外,有的學生只顧打工掙錢而荒廢了學業,得不償失,結果如飲鴆止渴,后悔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