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翻譯推理中的易錯點
翻譯推理題的解題思路是:先翻譯,再推理。然而有些同學在翻譯時,就容易犯錯。如:
(1)只有p,才q。翻譯應該是:q-->p,即后推前。可是有的同學就是沒記住或馬虎,給翻譯成“前推后”導致出錯。
(2)除非p,否則q。翻譯應該是:-p-->q,即否前推后。有的同學記不住或干脆不會翻譯。
此外,在推理的過程中,沒有正確的記憶和靈活運用推理規則。如:
(1)“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的推理規則,容易跟兩個錯誤的規則記混。有時會把“否前否后”“肯后肯前”兩個錯誤的干擾當成正確的規則來用,這樣很容易出錯。所以,必須記清楚兩個正確的推理規則,同時要能用兩個錯誤的規則迅速的排除選項。即一旦發現,“否前”,“肯后”情況的選項而且得確定結果,我們可以優先排除掉。
(2)遞推規則應用上犯錯,或應用不靈活。
p-->q
q-->r
p-->r
遞推規則,需要遞推中項q含義必須保持一致,范圍相同,這樣才可以遞推。如果前面是:p-->q
而后面是:有的q-->r,則不可遞推。有的同學經常誤以為這樣可以遞推。此外,遞推容易和換位結合在一起考。我們可以先進行換位,湊成符合遞推的形式之后,再進行遞推。這是個難點,有的同學不會靈活運用。
二、真假推理中的易錯點
真假推理題的解題思路是:先找矛盾,關鍵看其余;再找反對,關鍵看其余;后看充分,從中判真假;無法判斷才假設。同學們可能會犯錯的地方,首先是被題干迷惑,沒弄清到底是只有一真,還是一假;其次就是在找關系中,對于矛盾關系,反對關系,充分條件關系理解和記憶不清,找不出來關系;最后就是應用他們真假特點時,記錯記混。
矛盾關系中,對于p-->q的矛盾是:p且-q,不敏感。尤其是出現了-q且p,就更發現不了二者是矛盾關系。這里暴露出來對于關系的記憶不熟練。
反對關系中,對于“所有S都是P,所有S都不是P”,與“有的P是S,有的P不是S”的特點記混,記不清楚。“兩個所有”:至少一假;“兩個有的”:至少一真。換句話說,就是“所有S都是P”為假,我們不能確定“所有S都不是P”的真假;“有的P是S”為真,我們不能確定“有的P不是S”的真假。
充分條件中,也對于常見充分條件記不熟,對于事實上的充分條件關系找不出來。
如:p-->(p或q);(p且q)-->p;-p-->(p-->q);q-->(p-->q)
此外,對于充分條件關系的特點“一真前假”“一假后真”記混。
三、分析推理中的易錯點
分析推理往往題干很長,信息很多。許多同學在做分析推理題中沒有頭緒,眉毛胡子一把抓,經常耗費大量時間,最后也不一定能做出來。根本原因是沒有去找解題切入點,沒有去找到信息或特殊信息,沒有從這些地方入手。因此,我們必須要去尋找切入點,充分利用信息或特殊信息,獲得更多的關聯線索,層層剝開,步步推理。當然要更快速的解題,還需要利用分行列表,列二維表,畫實物圖的方法,把那些分散的信息盡可能集中起來,從而找到突破口,進而得出結論,選出答案。
四、加強削弱中的易錯點
加強削弱部分的題目,許多同學容易出錯,選錯答案。大家出錯的原因:80%的原因在于沒讀懂題干,沒找清楚論點,論據;20%的原因在于干擾選項無法排除。所以,我們必須要讀懂題干,知道題干究竟說的什么。讀懂題干就要求我們必須要梳理論證結構,找論點,找論據,而不能靠感覺去做。當找到論點、論據,梳理完了整個論證推理的過程之后,再去做加強、削弱,就相對簡單了。當論據不充分時,可能就要我們再補充論據做加強支持;當論據和論點之間差異很大時,可能就要讓我們把里面隱含的假設找出來。此外,選項中出現了干擾選項的特征,我們可以快速將其排除。常見干擾選項的:偷換概念、轉移論題、訴諸權威、訴諸無知、訴諸眾人、訴諸人身、因人而異、金錢成本、存在爭議、價值判斷等。一般情況,我們可以快速排除選項。
以上就是關于“管綜邏輯考研科目易錯點解析”的內容介紹,希望對大家學習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關于管綜邏輯考研培訓的相關資訊歡迎來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