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雅恩語言康復中心的小編來給家長們講講影響寶寶說話的原因,快來看看吧!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后于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
如果孩子出現了語言發育遲緩,除了帶孩子盡快就醫治療,還需要警惕,日常養育環境中是否存在以下情況:
01
電子產品的陪伴夠了么?
早期的語言環境對孩子最終的學習能力至關重要,從孩子出生開始,孩子就需要互動交流的情景和大量的語言輸入。而無論是電視還是手機,孩子在觀看和玩耍時都無法與其產生互動交流,這不利于親子關系和溝通的建立。并且孩子只是從中獲取到了視覺刺激的愉悅感,他的理解能力還尚不能匹配節目所表達的內容。
02
軟爛的食物真的適合孩子么?
很多寶媽都會擔心孩子嚼不爛、不好消化,而讓孩子總吃過于軟爛的食物。卻不知道這樣做,會影響孩子的口腔肌肉發育!
發音過程需要整個口腔肌肉的協調和分離活動,孩子在進食的過程中,舌頭、嘴唇、下頜和軟腭等相關肌肉是能不斷得到鍛煉和加強的,如果吃的食物過于精細,肌肉的功能就得不到充分鍛煉,進而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孩子的發音。
03
和孩子“心有靈犀”真的好么?
孩子指著桌子一“嗯”,媽媽馬上就知道他要喝水;孩子指著冰箱一“啊”,家長就知道他要吃蘋果,像這樣的場景想必并不少見。孩子一句“嗯啊”家長就能立刻理解并滿足孩子的需求,會讓他覺得溝通根本就不需要說話,這種“心有靈犀”其實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語言發育。
當孩子有需求的時候,家長其實需要適當的等待,在等待的過程中引導孩子主動表達,可以使用口語、身體或手勢語表達,這樣孩子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慢慢地會更有表達的欲望。
04
大人說話這么復雜,孩子能跟得上么?
大人在溝通表達時一般會運用到各種復雜的句型,句子表達也很長,有時候語速又很快,孩子的理解能力有時候是很難做到“聽到→理解→回答”,這樣寶寶接收到的有效信息就有限,如果想模仿也很難。
0到6歲期間是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除了改進養育環境中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家長還應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促進兒童學習語言的動機和增加練習的機會呢?
01
創造溝通交流環境
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創設溝通交流的氛圍,利用任何可能的機會和他進行互動交流,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安排兒童在比較自然的環境中,使用已學得的語句。與兒童談此時此地的事情,問兒童有意義的問題,使兒童較能意會而維系溝通行為,并容許有停頓時間,讓兒童有模糊或思索的機會。
02
隨時注意兒童,獲得兒童的注意及動機
常與兒童保持眼神接觸,并注意其開始溝通的表現。例如可將物品置于兒童不可及之處,指導兒童表達需求,當兒童出現口語或非口語的溝通行為時,立即予以回應,同時可問簡單問題,例如問:“你是不是要拿蘋果?”或給予說明,例如說:“明明拿到蘋果了!”自然地給予兒童說明、描述,并常以不同的方式示范不同的語匯或詞句,并鼓勵其模仿。
03
利用游戲、繪本和等增強孩子的興趣
家長在和孩子互動的時候,孩子通常是被動地接受指令任務。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配合孩子,用符合孩子能力及興趣的方式,和孩子進行輪流地游戲,并進行適當地等待,在一來一往的互動中提供學習計劃。多利用繪本、等進行看圖說話、復述故事,開展故事接龍、角色扮演等活動,練習眼神接觸、輪流發言、回答、說明、維持話題等溝通技巧。
04
積極地回應兒童
當兒童以非口語行為溝通時,也要立即給予反應,并用詞句來說明解釋之,使其了解語言溝通并樂于溝通。兒童使用新的語匯或詞句時,應予以鼓勵贊許,并可適當地擴展,使其能進步到較高的語言階段。兒童語言出現錯誤時,以鼓勵代替矯正,可以使孩子有時間自己進行修正,同時會增強孩子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對說話更加有興趣。
04
好玩有趣的原則
每個人都喜歡愉快的體驗,孩子也不例外。如果互動是愉快又有趣的,孩子就會更愿意溝通玩耍。家長扮演的應該是好玩有趣的伙伴,而不應該是任務導向的教學氣氛。
家長如果對孩子的語言發育有疑問,應盡快家向醫生和專業的言語治療師咨詢就診,如被診斷為語言發育遲緩,便應該根據專業人士建議進行早期干預,這樣才可大大減少延診的機會。越早得到合適的語言治療,對兒童日后的語言發展幫助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