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說孩子笨
有時,孩子考試沒考好或某些行為沒有達到預期,家長往往會對孩子說:“你怎么那么笨!”這類傷害孩子的話,每當這類話脫口而出時,都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給孩子心理蒙上陰影。
一個孩子如果長期在打擊中成長,慢慢就會變成家長口中的笨孩子。
2.不要恐嚇孩子
有時,對調皮、貪玩、不聽話的孩子,家長也許會說:“不聽話,就讓大灰狼來吃你。”或者說:“妖怪來了,還不快跑?”每當這些恐嚇孩子的話語講出來的時候,確實能起短暫的效果。
但它給孩子造成的心理陰影也是巨大的,有些甚至是無法挽回的。一些孩子怕生人、怕黑、怕獨處很可能就是由于小時候家長的恐嚇教育造成的。
3.不要賄賂孩子
很多家長常常在孩子考試取得好成績后,給予一些獎勵,他們認為這是一種激勵的方法,并且還很有效,但是孩子因為獎勵而去努力學習,這樣會引發孩子做事的動力由內轉向外。
不利于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目標,他學習不是為提高自己,而是為了物質獎勵。當他不需要這些獎勵的時候,他的動力也就沒有了。
4.不要過度保護、監督孩子
過度保護、監督孩子是很多家長所犯的通病。
他們總覺得孩子還小,還不能獨立。因而對孩子的方方面面進行全方位、掠奪式保護。但這樣過度保護,會挫傷孩子的自我觀念,削弱孩子的自主能力。
因為當父母過分保護孩子時,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遍L此下去,就會塑造出一個沒有生活獨立能力,凡事依賴父母、畏手畏腳的孩子。
所以,我們應該把“只要孩子能做,決不包辦代替”當作座右銘。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5.不要對孩子嘮叨不休
嘮叨是80%以上家長的通病,父母之所以嘮叨,是覺得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表現不合自己的要求,但又怕孩子不注意、不改正,因而時時提醒、事事提醒,這樣就形成了嘮叨的習慣。
而孩子又恰好反感父母這樣的做法。他們認為:有些話說一遍已經夠了,沒有必要不停嘮叨。
過分嘮叨,會使孩子覺得父母認為他沒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厭惡,甚至產生很強的逆反心理,專門和父母對著干,反而把事情搞得更糟糕。
6.不要強迫孩子盲目服從
強迫孩子盲目服從也是許多家長常犯的錯誤。其根源還是我們靈魂深處家長專制的封建思想在作怪。
我們往往出于為孩子好的目的,卻做出了不尊重孩子、違背孩子意愿的事情。
我們常常強迫孩子停下他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做一些孩子痛苦但家長認為重要的事情。很多時候,孩子沒有選擇的權利和自由,有的只是盲目服從。
長此下去,不但扼殺了孩子的個性,也剝奪了他分析、思考、判斷、選擇的能力。
有時候,如果你想要孩子丟開他正做的事,聽你的話做別的事,應事先提醒孩子,等一會兒要他做什么。同時,也要允許孩子在服從命令之前有抱怨的自由。
7.不要掩蓋孩子的錯誤,不要過分縱容孩子
犯錯是孩子的共性和權利,孩子在不斷地犯錯誤,然后改正錯誤的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從而成長、成熟。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就必須及時提醒、糾正。但是,往往有一些家長,總認為孩子還小,要么視而不見,要么采取掩飾、縱容的方式對待孩子的錯誤。作為父母,適當地寬容孩子的缺點、錯誤是可以也是必需的。
但過分縱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因為孩子遲早要長大成人,要走上社會,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難說了。因此,縱容孩子只會剝奪孩子潛在能力的發展,阻礙他成為能干、獨立、能自我調節的人。